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前沿司法动态详细内容
柳河县人民法院三源浦法庭:新时代下法庭诉源治理建设新模式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邹迪  日期:2023-8-10 字体: [大][中][小]

   “受理诉前调解案件346件,调解成功298件,通过诉源治理排查矛盾纠纷42件,矛盾纠纷全部成功化解。”2019年9月至今,三源浦人民法庭深化法庭诉源治理,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2019年以来,柳河县人民法院三源浦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践行“无讼”理念,健全矛盾纠纷联调化解机制,主动融入基层治理大格局,以末端成诉向前端治理转变,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三源浦朝鲜族镇地处柳河县南端,是一座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小镇,辖区常住人口7万余人,其中95%的人口居住在村屯。因此,基层村民自治组织成了人民法庭排查矛盾、化解矛盾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小艳,你快找法官来,我要告我那三个儿子。”

   “杨大娘,你为啥要告你三个儿子?”

   “唉,你说我现在身体也不好,也没有经济来源,生活可怎么办呐,他们仨……”

    “大娘,您别着急,我这就联系咱们法庭的法官。”

    一大清早到柳南乡通沟村村委会登门的是杨大娘,原来,老人膝下有三个儿子,老伴已去世30多年。多年以来老人一直独自在村里生活,但现如今身体状况、精神状况大不如前,又无其他经济来源,造成生活困难,其三子因赡养事宜意见不一,让老人犯了难。

    案件受理后,三源浦法庭郑庭长带领书记员一行前往通沟村,经过一番周折,终于让存在矛盾的一家人“团聚”了。让杨大娘一家感到意外的是,这起案件的审理并不是在庄严的法庭,而是为了免于杨大娘路途辛劳的村委会会议室。

    在法官耐心地释法说理下,三个儿子都认识到各自行为的错误,并达成一致的赡养意见,表示会积极赡养母亲,最终调解成功了这起赡养纠纷,杨大娘的养老问题有了着落,她的脸上终于挂上了笑容,“太谢谢你们了,真是为人民群众办事的好法官”!

    调解过程中,乡邻群众参与现场旁听,案件调解结束后,郑庭长结合案件对《民法典》重视家庭和睦、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倡导互助互爱,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普法宣讲,为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水平。

    正是通过法官、调解员耐心地为村民释法说理,化解一件又一件的矛盾纠纷,诉前调解逐渐成了村民们解纷的首选,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2022年以来,三源浦法庭积极开展“法官进网格”,与辖区内四个乡镇100个行政村屯近300名网格员进行对接,建立了矛盾纠纷登记台账,在网格内公开法官的照片、电话、微信等联系方式,对网格员反馈的纠纷、矛盾进行逐一甄别,真正做到“网格吹哨,法官报到”。

    为进一步推进源头预防、前端治理,三源浦法庭于2021年8月创立了“一庭两所一会”的多元矛盾化解新模式,即“村民委员会+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的基层解纷单元,改变法庭传统的坐堂办案,单兵作战的局面,努力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依托辖区党委政府,积极拓展与司法所、派出所、村委会的协调同步合作,寻求法庭与两所一会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大利益共同点,形成合力推动纠纷基层化解,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通过“一庭两所一会”调解新模式,成功将纠纷通过多元化解的方式化解于诉讼之外,现在,有纠纷不出村已经成为村民的共识。一开始,村民也不是很信任诉前调解的效力,觉得不在“公堂”上办案,就地解决纠纷不够“高大上”,这和正常诉讼的效力、效果能否一致呢?

    吉林是农业大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是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举措。三源浦镇以农业生产为主,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近年来,三源浦法庭结合审判工作实际,围绕保耕种、惠民生,推动涉农纠纷多元化解。

    2022年5月,张立(化名)和张青(化名)本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近日却因为土地产生纠纷,双方大打出手,导致一人轻微伤,从而对簿公堂。原来,张立因外出打工将自己承包的12.44亩土地委托给了弟弟张青耕种,数年回村后,张立要求张青返还委托耕种的全部土地,而张青以该土地是自己开垦为由拒绝返还其中2.37亩,因此,兄弟俩产生了纠纷。

    案件受理后,郑庭长第一时间联系张立,了解到在2010年时他就此纠纷已经提起过诉讼,后因没有土地所有权证书撤回了告诉,土地确权证拿到后,其又来到法院起诉。

   “郑庭长,你说我弟弟凭什么不给我土地,那本来就是我承包的,他说是他开垦的就是他的了?我是有土地确权证的。”

    郑法官了解案情后,耐心地安抚王某的情绪,为其分析案情释法说理,并当场联系了张青,与其商定后,准备为双方当事人勘查土地面积,再确定张青是否侵占了原告的土地。

    同时,郑庭长积极与司法所、派出所联系,了解案件详情,并联系好红石镇政府和土地部门的工作人员,带领着法庭的干警一行人来到案涉的土地进行面积勘查。土地部门的工作人员带着仪器测量结束后,郑法官丝毫没有顾及山地的崎岖和未清理干净的锋利玉米秸秆,坚持带着原被告双方亲自绕地测量面积,就这样,来来回回走了两遍,秋风萧瑟,郑庭长却是满身的汗。在司法所、派出所相关人员的参与下对双方土地边际进行了梳理,测量完毕后为双方的土地划定了边界线,本来还不信任法庭的双方当事人此刻都没了意见。最后,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原告张立撤回了诉讼,两兄弟最终也握手言和。

    派出所、司法所虽然工作职能不同,但都在基层诉源治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三源浦法庭在新时代多元化调解、诉源治理的工作要求下,积极开展与辖区派出所、司法所的合作,弥补了自身“案多人少、单打独斗”的不足之处,充分整合了所有能够整合的调解力量,为法庭化解矛盾、诉源治理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自三源浦法庭“1+2+1”工作模式开展以来,法庭一直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工作方法,改变传统“坐堂办案”的思维,由“法庭内”向“法庭外”转移。大力开展诉前调解、诉调对接,将基层村民委员会中的调解网格员、司法所、派出所的工作人员“请进来”,交流调解经验,对新时期下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进行预判,并对处理方法进行了评估,在坚持公平、公正的同时也要兼顾社会效果。为三源浦法庭辖区营造良好的司法环境竭尽全力。同时,三源浦法庭也坚持了“走出去”的办案模式,对辖区内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梳理,对容易让人民群众误解的事件进行公示公告,进一步提升司法公信力。

    自2021年开始,柳河县三源浦镇作为三源浦法庭办公地点,被纳入乡镇不动产登记的试点乡镇,涉及不动产登记的案件大量出现,原因不一,情况不同,三源浦法庭根据这一情况,对涉及不动产案件的立案标准、诉讼材料、审理原则及因特殊情况不能受理的案件情况进行公示。杜绝“人情案、关系案”,通过一系列举措,三源浦法庭顺利地配合了三源浦镇政府不动产登记换证的试点工作,且无一件信访、上访案件。

   “今后,三源浦法庭将现有“1+2+1”的基础模式向“1+2+1+X”的多元化、多层次发展,继续牢固建设辖区治理体系,持续推进诉源治理,进一步规范诉前调解。”三源浦法庭郑庭长说,“同时探索建立矛盾纠纷过滤机制,充分调动每个村(屯)的调解网格员,加大处理纠纷的宣传推广力度,争取矛盾纠纷不出村、不出镇,大力开展使用调解平台App,实现矛盾纠纷繁简分流至各类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真正实现诉讼前化解纠纷!”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