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文教科技详细内容
雷一圣:让农家书屋回归“农家”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雷一圣  日期:2020-1-17 字体: [大][中][小]

    近年来,我国乡村振兴如火如荼,农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迎来全面发展,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在这一背景下,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大,农家书屋也应运而生。2007年,国家开始实施农村书屋工程。13年间,农家书屋覆盖了我国绝大多数行政村,为无数农民群众送去了精神文化食粮。

    农家书屋不仅方便农民群众阅读,丰富基层农民的精神文化;还有利于建设农村文化阵地,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有助于提高农民素养,深层次推动乡村振兴。其意义深远不必赘述。但尽管如此,许多地方的农家书屋发展后劲不足,目前仍未得到良好应用。重建轻管、借阅率低,已经成为普遍难题。也正是这些难题,让农家书屋如同摆设,失去了其最根本的意义。所以,让农家书屋回归“农家”势在必行。

    一、吸纳优质管理人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如今,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大多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因工作繁忙,大多无暇顾及农家书屋的管理。由于开门怕书遗失,于是许多农家书屋就出现了大门紧闭的景象。久而久之,借阅图书的人越来越少,农家书屋逐渐变成了“无人问津”的图书仓库。加强农村书屋人才队伍建设,才能让农家书屋发挥应有效能。一是可以通过宣传,吸纳有时间、有精力、有意愿、有热情、有责任感的优质管理人员加入。二是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素质。管理人员要求能够很好的对农家书屋的图书进行分类、编号、保管及借阅。可以敏锐洞察农民群众的看书喜好及需求,准确把握更新图书的时间和类型。

    二、整合多方有效资源,积极创新管理模式。除了管理人才匮乏,农家书屋还面临着管理方式陈旧等问题。对此,应当因地制宜创新管理模式。利用重大节日,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增大农家书屋的知晓率,激发农民群众阅读热情。引入“互联网+”模式,实现找书、看书、借书、还书电子化。提升农家书屋管理的有序性和便捷性。打造农家书屋阅读APP,美化精简页面,免费向农民群众发放阅读卡,方便农民群众线上阅读,进一步营造全民阅读氛围。

    三、结合当地文旅资源,增强持久续航能力。农家书屋是一项长久的惠民工程,唯有持续发展才能最大程度让民受益,因此增强农家书屋的内生动力很有必要。行政村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和当地乡村文旅资源有机结合。比如在农家书屋旁修建农家乐、农家酒店等,两者相结合,制造更有噱头,更贴合消费者内心的产品,达到赚产品钱“养”书屋,书屋为产品增加卖点的双赢局面。让农家书屋拥有造血功能,从而得到持续发展,进一步造福当地农民群众。

    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文化惠民工程。只有利用起来,管理起来,发展起来,才能发挥其根本意义。农家书屋必须回归“农家”,在真正意义上属于农民群众,才能成为农民群众的精神殿堂和文化课堂。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助推乡村发展振兴。(乐山市市中区茅桥镇)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