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典范 → 详细介绍
  千家万户总关情 ——记大连市妇联权益部部长王东坤

  辽宁省大连市妇联权益部部长王东坤,23年情系群众,被上访者亲切地称为“娘家人”。她用真情架起群众和政府之间畅通的桥梁,全身心为妇女依法维权。

  情怀:心中始终装着群众

  1985年,学法律的王东坤调入大连市妇联从事信访工作。来上访的妇女多是困难群体,王东坤总是满怀真诚地倾听她们诉说,实实在在为她们解除困苦。每当遇到疑难信访问题时,王东坤总是深入实地调查,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商解决。

  王东坤十分看重自己的职责,常常说:“对很多需要帮助的妇女来说,我的岗位可能就是她们最后的希望。”几乎每个休息日,王东坤都会来到办公室,她怕求助者打来求救电话没人接。当她有了手机后,就把手机号码公布出去,每天24小时开机。2003年9月7日是个星期日,她接到大连市一家媒体记者的电话:一名来自佳木斯的7岁男孩春春被遗弃在金州区,已被警方送到医院,询问妇联应该怎样处理。王东坤说:“我们妇联一定尽快帮春春找到家!”她立即与金州区妇联和佳木斯市妇联取得联系,经多方查找终于找到了春春的家人。

  一位在个体加工点打工的外来妹,工作中不幸被搅拌机致伤。老板不仅不予赔付,还扬言:“你愿找谁就找谁告,我不管。”无奈中,打工妹来到妇联。王东坤多次与有关部门协调,为打工妹据理力争,使这位外来妹得到了5000元的赔偿金。

  23年来,王东坤不分白天黑夜,没有节假日,随时随地为求助者排忧解难,被群众称为贴心人。

  责任:巩固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桥梁

  近年来,部分企业转轨、职工分流,信访工作量加大,接访的难度也不断增大。有人劝王东坤改行从事律师工作,她只是平静地答道:“上访的群众更需要我。”为了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她制定了“八不”的信访工作原则,即:小事不放、大事不怕、急事不拖、难事不避、钱物不收、冤屈不记、鼓励不忘、信念不变。

  离婚下岗女工王某带着女儿生活,很艰苦,多次到有关部门上访。因其情绪激动、语言过激,所到之处工作人员都敬而远之。王东坤接访后,耐心倾听王某的诉说,把她当作自己的亲姐妹看待,使王某从焦躁的境况中走出来。在此后一年多时间里,王东坤几十次协调房产、公安、街道及法律援助等部门,最终圆满解决了王某久拖未决的住房、户口和最低生活保障等问题。

  实践中,王东坤体会到,作为新时期信访维权工作者,要不断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做好信访维权工作的新方法,力求既为上访群众维权,又为政府分忧。在王东坤的建议下,大连市房产部门在执行廉租房补贴政策时,对离异单亲特困家庭的廉租房补贴问题予以了重视。

  使命:依法维权促进社会和谐

  2001年,王东坤担任大连市妇联权益部副部长。从提职的那一天起,她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面对新形势,妇联干部既要发扬“磨破嘴、跑断腿”的奉献精神,更要学习和掌握政策、法规和理论知识,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应对新的挑战。

  1999年王东坤通过了全国律师资格考试;2003年她又参加法学研究生班的学习,取得法学研究生学历。她还先后撰写了25篇理论文章,在国家、省调研文章评选中多次获奖。

  近几年,王东坤结合多年信访工作实践经验,积极参与立法、监督执法、强化普法等工作。2002年7月,根据上级妇联部署,王东坤对《妇女权益保障法》进行全面深入研究,运用法理知识,结合在信访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有利于妇女权益保障的角度,提出修改意见。经专家组审核决定,她作为入选论文作者,与来自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的法学专家一起参加了全国研讨会。会上,法学专家对王东坤的一些设想和建议给予了充分肯定。

  23年来,王东坤恪尽职守,奉献在平凡的妇联信访工作岗位上,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上访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王东坤先后获得全国妇联信访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40多项,被大连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