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人物 → 详细介绍
     邓小平(1978年3月—1983年6月第五届主席)


  邓小平,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化名邓斌。四川广安人。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领导成员。1926年赴苏联,入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春回国,在冯玉祥部创办的中山军政学校任政治处处长。同年6月到达武汉,任中共中央机关秘书,列席了八七会议。同年底到达上海,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29年12月,在广西组织发动百色起义,创建红七军,任政治委员和中共前委书记。1930年2月,组织发动了龙州起义,组建红八军,兼任政治委员。领导创建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1931年8月,进入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曾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江西省委宣传部长。1933年,遭中共临时中央领导人的错误批判和斗争,被撤销职务。后调红军总政治部任秘书长,并主编过《红星报》。1934年参加长征,同年底,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35年1月,参加了著名的遵义会议。后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1938年1月,调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治委员,领导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1942年9月,任中共中央太行分局书记。1943年10月,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并主持八路军前方总部工作。1945年6月,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8月,任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兼晋冀鲁豫军区政治委员。1947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反攻决策,与刘伯承一起率所部千里跃进大别山。1948年5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书记、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政治委员。同年11月,任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同年3月,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同年11月,与刘伯承率部进军西南,先后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1952年7月,调中央工作,任政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和财政部部长。1954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央军委委员。1954年、1959年、1965年,连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在中共七届五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56年9月,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书记处总书记。1959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到不公正的批判和打击,失去一切领导职务。1973年3月,恢复国务院副总理职务。1975年1月,任中共第十届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混乱局面着手进行整顿。1976年4月,再次遭到错误批判和诬陷,被撤销一切职务。1977年7月,恢复工作。8月,当选为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1981年6月,在中共第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军委主席。1978年3月至1983年6月任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1982年9月,当选为中共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1983年6月、1988年4月,连续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主席。1989年11月,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1990年3月,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辞去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委主席职务。是政协第一、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主要著作收入《邓小平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