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热点评说详细内容
默子敖:制度暖流,守护寒冬里的民生温度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默子敖  日期:2025-10-17 字体: [大][中][小]

    今年以来,我国自然灾害呈现多发频发态势,部分区域重复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受到较大影响。面对严峻形势,应急管理部与财政部于2025年10月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5—2026年度全国受灾群众冬春救助工作的通知》,提前部署今冬明春受灾群众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通知明确了"分类救助、重点救助、精准救助"的基本原则,要求各地合理划分救助对象,细化分类分档救助标准。各地应急管理部门积极响应,甘肃省应急管理厅召开专题会议,提出"分类、重点、精准、高效"的救助原则,确保政策落实到位。救助工作特别关注受灾的特殊困难群体,包括低保对象、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散居孤儿、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知要求规范履行救助程序,做好需救助对象的调查、统计、核定等工作。各地严格把握"全面调查、严格审核、及时发放"三个重点环节,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受灾群众做到应救尽救。同时,指导基层工作人员积极使用信息化平台开展工作,提高救助效率,确保在春节前将救助资金全部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

    救助资金的监督管理是确保政策落地的重要保障。通知强调要压紧压实灾害救助主体责任,合理统筹中央和地方救助款物。要求严肃冬春救助款物管理使用纪律,坚决杜绝资金截留、挪用、发放迟缓或沉淀不用。各地将配合审计和纪检监察等部门开展监督检查,确保救助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随着冬春救助工作的全面展开,基层干部正深入乡村农户,调查核实受灾情况。在甘肃榆中、陇西等受灾严重地区,政府救助已成为群众温暖过冬的重要保障。各地严格按照"应救尽救、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要求,扎实推进救助工作,让受灾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冬春救助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直接关系到受灾群众的切身利益。这项工作的开展,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展现了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通过制度化的救助措施,为受灾群众筑起了一道温暖过冬的保障线。

    当前,中央与地方正形成合力,政策与执行有效互动,共同编织着一幅用制度温度守护民生底线的生动画卷。这笔救助资金,这项项暖心政策,不仅解决了受灾群众的实际困难,更传递着党和政府的关怀,让这个冬天充满融融暖意。(石家庄市新乐市统计局)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