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总工会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启动2025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宣传活动,着力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支撑,唯有锻造大批大国工匠,方能铸就时代匠心,夯实强国之基。
以制度为盾,筑牢工匠成长的坚实底座。制度是躬耕匠心时代的“定盘星”,为大国工匠的成长划定航道、稳定预期。要弘扬工匠精神,必须在顶层设计上立柱架梁。一要健全“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打破人才成长的“天花板”,让技能晋升通道更加畅通;二要完善物质与荣誉并重的激励机制,让工匠们不仅在岗位上有奔头、在经济上有实惠,更在社会上受尊崇;三是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切实保障工匠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回报,激发一线技术革新的内生动力。唯有构建起这套尊重技能、崇尚实干的社会评价与保障体系,方能从根源上点燃技能报国、实干成才的广泛热情。
以育人为核,打通技能人才的供给通道。育人是躬耕匠心时代的“孵化器”,为大国工匠的涌现供给不竭源泉。要构建现代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在教育与实践的全链条上协同发力。一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实现“入学即入岗、毕业即成才”的无缝对接;二要强化企业主体作用,广泛开展岗位练兵与技术比武,让生产一线成为锤炼真本领的最佳课堂;三要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时代风尚,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成才观,心无旁骛钻研技艺,让青春在技能报国的奋斗中绽放光彩。
以文化为魂,营造崇尚工匠的社会生态。文化是躬耕匠心时代的“涵养池”,为工匠精神的传承提供深厚滋养。要让匠心生生不息,必须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工匠、尊重技能的良好生态。一要企业将工匠文化深度融入核心价值观,通过树立内部标杆、开展匠心传承,让“执着专注、精益求精”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二要全社会广泛宣传“大国工匠”等先进事迹,通过技能竞赛、媒体传播讲好工匠故事,使其从行业榜样走向公众偶像;三要持续推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社会风尚,让追求极致成为信仰、默默坚守成为自觉,为制造强国建设注入最深沉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唯有以制度保障破除成长壁垒,以育人体系浇灌技能之花,以文化浸润筑牢精神之基,方能形成匠心涌流的生动局面,汇聚成技能报国的硬核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根基。(作者单位:卢龙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