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政企前沿党政人大详细内容
河北徐水:“有事找支部”铺就山村“幸福路”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刘芸祯 程蕾洁  日期:2025-10-15 字体: [大][中][小]

   “现在有啥难事,第一个就想到找支部!这条路能修通,就是最好的证明!”站在刚刚竣工通车的环村路上,贾庄村村民脸上洋溢着喜悦。

    近日,在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有事找支部”为民服务机制持续深化落实的过程中,徐水区瀑河乡贾庄村村内道路及环村路硬化项目全面竣工。支部主动“接单”,乡镇稳定“托底”,干群亲情“联动”,昔日坑洼不平的“烦心路”,摇身一变成为了便民通畅的“幸福路”。

     群众“有事找”,支部“速接单”

    这条道路是村民农产品运输、日常生活出行的主干道,过去破损严重,不仅玉米、小麦“运途坎坷”,群众出行安全也受到严重威胁,每逢集市更是拥堵不堪,村民“堵路”更“堵心”。

“群众有事找支部,是信任,更是责任。再硬的‘骨头’,支部也得啃!”村党支部书记张艳海带领支部成员主动作为,将道路硬化工程纳入“有事找支部”服务台账“一号响应事项”,迅速走访摸底,统一村民思想,牢固奠定了项目启动坚实有力的群众基础。

    乡镇“稳托底”,部门“来报到”

    项目启动,资金先行。面对村级无法独立解决的资金难题,瀑河乡党委、政府主动“接管”,牵头研判,精准启动“乡镇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将村级诉求规范转化为项目申请,及时向区财政局“吹哨”求援,一手托起支部想干事、干成事的“底气”,一手托起群众信任、期待的“热气”。

    群众的诉求就是行动的号令。区财政局闻讯“报到”、积极响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精准匹配政策要求,另一方面,积极向上沟通汇报,高效推进项目审批和资金落实,最终成功争取到116万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顺利打通了项目成功落地的资金保障“关节”。

    干群“强联动”,共筑“幸福路”

    资金保障是前提,监督落实是关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区财政局、瀑河乡、贾庄村三级协同联动,紧盯材料质量、施工标准、路面厚度等关键环节,进行细致技术指导,持续跟踪问效;贾庄村民代表、支部帮办员,聚焦修路期间村民出行问题收集意见建议,主动沟通支部靠前服务;贾庄村全体村民密切关注施工动态,实地察看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上下联动、党群联动、干群联动,成为了“确保每一分资金都用在刀刃上,每一段工程都达到优质标准”的“金钥匙”。

    项目共铺设硬化水泥路面8468平方米,惠及贾庄村及周边群众1.2万余名,完工时间比原计划还提前了25天,实现了效率、质量“双战双赢”。切实将“有事找支部”从一句口号转化为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信任与依靠。

     乡镇干部入村了解通车情况  摄影 庞耀菊

    “修整这条路是全村百姓多年来的期盼,通过‘有事找支部’,我们成功解决了项目推进难、资金难、监管难的问题!”望着新修成的道路,贾庄村党支部书记张艳海神情激动。如今,漫步贾庄村,道路宽阔平整,车辆通行有序,村民出行便捷。

    从支部响应民声“主动接单”,到乡镇统筹“精准吹哨”,区财政局“高效应哨”,再到干群全程“联动监督”,瀑河乡贾庄村用一条“幸福路”的生动实践,证明了徐水区大力推行“有事找支部”是一句庄严承诺,更是一个个优秀公仆团队的实际行动;党支部是一面旗帜,更是群众身边最可信、最可靠的坚强堡垒。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暂时没有内容!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