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政绩观是干部从政、干事、创业的“总开关”,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推动广大干部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支持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就是给人民办事的,就是要让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一年比一年过得好。”这一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政绩为谁而树”的根本问题。党员干部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战风沙、斗内涝、治盐碱,用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植树造林、治理风沙,让荒岛变绿洲,用实干践行了“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誓言。党员干部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赞誉。
党员干部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不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要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持续用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员干部应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一重要论述,为党员干部“靠什么树政绩”指明了方向。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着力解决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作者单位:南皮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