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律服务普 法详细内容
七夕“爱”护指南:白河林区法院帮你避开这些婚恋法律坑!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李婷婷 王思文  日期:2025-8-29 字体: [大][中][小]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当星光点亮城市街巷、当晚风捎来鹊桥传说的浪漫,爱情从不只靠花前月下的誓言——一份长久的感情,更需要“法律铠甲”守护真心,需要“规则底线”护航幸福。今天,白河林区基层法院就以“爱”为名,为大家拆解藏在浪漫里的法律小知识,让每一份真心都能稳稳落地。

   案例一:恋爱转账“雾里看花”?“是“心意”还是“欠款”?

   “亲爱的,七夕快乐!”小李给女友小肖微信转了520元,还附了句甜甜的备注。没过多久,小肖说房租不够,小李又转了2万元,只随口提了句“先帮你垫上”。

   可谁想到,后来两人闹分手,小李翻出转账记录要小肖还“欠款”:“520是心意,那2万是我借你的!”小肖却委屈:“都是你自愿给的,凭啥要还?”好好的恋爱回忆,瞬间变成“要钱拉锯战”。

    法律分析:

    按《民法典》规定,赠与合同是“一方无偿给、一方乐意受”的约定。恋爱里那些标着“520”“1314”的转账,明眼人都能看出是表达心意的“专属赠礼”,通常会被认定为“无条件赠与”,分手后很难再要回来。但要是整数转账,比如“2万”“5万”,若小李能拿出聊天记录,或是小肖自己承认“是借的”,那就构成了借贷关系,该还的得还。

    法官提醒:

    转账时多 “留个心眼”,浪漫不踩坑:

    想送心意:备注写清楚“七夕礼物”“爱你的小心意”,别只发数字;
要是借钱:一定要明说“这是借你的,后续记得还”,聊天记录、转账截图别删,关键时候能当证据!

    案例二:彩礼给了没结婚?这笔“诚意金”能要的回么?

    小张和小赵处对象快一年,七夕前后商量着结婚,小张按当地习俗给了小赵6万元彩礼,可没等领结婚证,两人就因生活琐事吵翻,婚也结不成了。

    小张急着要回彩礼:“6万是我爸妈攒的血汗钱,这婚不结了,钱得还我!”小赵却不乐意:“彩礼是你自愿给的,哪有往回要的理,拒绝偿还。”

    法律分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若符合这三种情况,彩礼能主张返还:一是没办结婚登记;二是办了登记但没真正一起生活;三是给彩礼后导致给付方家庭生活困难。小张和小赵没领证,显然占了第一条,按理能要回彩礼。不过要是两人没登记,却已同居了一段时间,法院会根据同居时长、花钱多少,酌情让小赵少还一点,做到公平合理。

    法官提醒:

    给彩礼前不妨想清楚:这钱是“以结婚为目的的诚意”,不是单纯的“赠与”。真要是没成,先试着好好协商返还;谈不拢也别硬吵,拿着彩礼给付的证据找法院,法律会给个公道。

    案例三、“以爱为名”的伤害?法律不答应!

    小林与丈夫老周结婚5年,老周因生活压力常对小林实施辱骂、殴打,七夕前夕,老周再次因琐事殴打小林,导致小林手臂淤青。小林不堪忍受,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法律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法院受理申请后,应当在72小时内作出裁定;情况紧急的,应当在24小时内作出。

    法官提醒:

    无论恋爱还是婚姻中,辱骂、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等行为都不是“家务事”,而是违法行为。真正的爱情是相互尊重,不是一方的妥协退让。若遭遇家暴,及时拨打 110 或向法院申请保护令,法律永远站在正义这边。

    爱与法同行,七夕更安心

    七夕的浪漫,不止于星空下的誓言;爱情的长久,更需法治护航的坚定。白河林区基层法院愿做每对有情人的“法治鹊桥”,用专业守护真心,用法律筑牢幸福。愿大家在这个七夕,既拥有“执手相看”的甜蜜,更能收获“心安长久”的踏实!(作者单位:白河林区基层法院)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