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广大党员干部作为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当以奋进之姿扛起时代重任,以敢为破局、以有为立身、以善为提质,在改革浪潮中勇毅前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注入强劲动能。
以敢为之勇,破局开路,校准行之航向。“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改革之路从无坦途,恰似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前,我们已步入改革的深水区,体制机制的 “硬骨头” 横亘在前,利益格局的 “险滩” 隐藏其中,每一步都充满挑战,容不得丝毫畏难退缩。党员干部作为改革攻坚的 “排头兵”,必须坚决摒弃 “求稳怕乱” 的保守心态,彻底跳出 “因循守旧” 的思维窠臼,以 “越是艰险越向前” 的无畏勇气,直面改革中的深层次矛盾;以 “舍我其谁” 的强烈担当,触碰利益调整的关键环节,始终保持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的奋进姿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全面深化改革绘制了清晰蓝图,党员干部要深刻把握其部署要求,将改革的政治自觉切实转化为具体行动。不回避制约发展的堵点难点,主动出击,逐一攻克;不推卸推动改革的应尽之责,勇挑重担,砥砺前行。以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的魄力破除阻碍改革的思想藩篱与制度壁垒,让新思想、新理念在改革的土壤中生根发芽;以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的闯劲攻克改革进程中的各类难题,为改革的顺利推进扫清障碍。同时,要持续凝聚 “改革不停步、开放不止步” 的思想共识,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中,始终锚定新时代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确保改革航船不偏航、不迷向,以敢为敢闯的实际行动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以有为之实,担当尽责,筑牢干之根基。“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改革的价值终究要靠实践来彰显,落实的成效直接决定改革的成败,而担当作为则是贯穿其中的核心支撑。党员干部作为改革攻坚的主力军,绝不能置身事外当 “旁观者”、只说不做当 “宣讲者”,必须主动躬身入局做 “参与者”、真抓实干做 “实干家”,以行动诠释担当,以实绩书写责任。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内外发展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攻坚任务,党员干部既要精准对接顶层设计的战略部署,深刻领会改革政策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确保出台的改革举措始终契合全局导向、体现系统思维,避免出现偏差走样。又要坚持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深入基层一线察实情、听民意、解民忧,把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和发力点,让改革始终围绕群众需求推进。
要以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的紧迫感抓进度,以钉钉子的韧劲抓落实,将改革任务细化分解到岗、明确责任到人,构建 “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 闭环管理体系。对每一项改革举措都要抓细抓实、跟踪问效,对每一个实施环节都要盯紧看牢、严防疏漏,坚决杜绝 “纸上谈兵” 的形式主义、“虎头蛇尾” 的半截子工程。以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回应群众期待、彰显担当作为,为改革事业行稳致远筑牢坚实的实践根基。
以善为之智,守正求新,激活进之动能。“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改革既是破局之举,更是智慧之为,既要保持敢闯敢干的锐气,更要涵养善作善成的能力,方能在复杂挑战中打开改革新局。党员干部作为改革实践的推动者,绝不能仅凭 “一腔热血” 盲目蛮干,必须坚持策略先行、方法为要,以科学思维破解难题,以创新举措驱动发展,切实把改革的勇劲转化为实效。
要主动顺应时代变革趋势,积极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等现代技术手段优化改革路径,推动改革决策更科学、执行更精准、监管更高效,以技术赋能提升改革整体效能。要始终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充分激发一线干部群众的创新活力,鼓励结合实际探索实践,建立健全改革经验总结推广机制,及时将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实践升华为制度成果,让改革活力充分涌流。
同时,要构建完善的改革保障体系,严格落实 “三个区分开来” 要求,健全容错纠错、激励担当的制度机制,既为敢干者撑腰鼓劲,也为实干者卸下包袱,营造 “愿改革、敢改革、善改革” 的良好氛围。在守牢意识形态、安全稳定等改革底线的前提下,持续探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破解深层次矛盾的新路径、服务群众的新方法,确保改革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长寿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