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工青妇老详细内容
裴卓璇:让青春之花绽放在基层沃土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裴卓璇  日期:2025-7-3 字体: [大][中][小]

    基层是熔炉,能淬炼出青年最坚韧的品格;基层是课堂,能传授给青年最鲜活的经验;基层是舞台,能展现出青年最昂扬的风采。当一批又一批青年带着理想与热情扎根基层,他们用脚步丈量大地的广度,用汗水浇灌希望的种子,用智慧破解发展的难题,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出最绚丽的光彩。

    在田间地头,青年干部俯下身子听民声,挽起裤腿干农活。他们是政策的“宣传员”,用通俗易懂的方言把党的温暖送到家家户户;他们是技术的“指导员”,带着农业专家的锦囊妙计帮助农户提质增收;他们是矛盾的“调解员”,用耐心与真诚化解邻里纠纷,让乡村充满和谐的气息。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正是这份“把群众当亲人”的担当,让青年与基层群众的心紧紧贴在一起。

    在社区街巷,青年志愿者穿梭于楼栋之间,活跃在服务一线。他们为孤寡老人送去日常照料,让空巢不再冷清;他们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让成长不再孤单;他们为特殊群体链接资源,让困难不再难办。从疫情防控时的日夜值守,到文明创建中的环境整治,从防汛救灾时的冲锋在前,到文化活动中的精心组织,青年的身影始终出现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用点滴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在边疆村寨,青年建设者扎根于此,用奋斗书写振兴篇章。他们带着项目资金改善基础设施,让泥泞小路变成康庄大道;他们引入特色产业拓宽致富门路,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他们传承民族文化激活精神内核,让古老村寨焕发新的生机。面对艰苦的环境,他们不叫苦不叫累;面对复杂的问题,他们不推诿不退缩,用“缺氧不缺精神”的信念,在祖国的边陲筑起青春的堡垒。

    青年与基层的相遇,是双向奔赴的成长。基层给了青年经风雨、见世面的机会,青年则给了基层添活力、谋发展的可能。当青春的力量汇入基层的脉搏,当年轻的智慧融入乡村的振兴,当奋斗的汗水浸润社区的土壤,我们必将看到更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图景,必将见证青年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答卷。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