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文教科技详细内容
廖卫芳:别把“幼小衔接”当成“知识衔接”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廖卫芳  日期:2025-6-27 字体: [大][中][小]

    随着幼儿园大班毕业季的来临,“幼小衔接”这一教育议题再次成为焦点。新实施的《学前教育法》强调幼儿园不得“小学化”,而是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开展保教活动。然而现实中,“衔接”经常被异化为知识的“抢跑”与能力的“透支”。为此,记者深入宁波各幼儿园、小学和家庭,倾听园长、教师、专家与家长的声音,力求全景式展现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图景,助力大家厘清误区、拨开迷雾,回归教育的本真。(6月27日《现代金报》)

    幼小衔接就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一种过渡,也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转折。对于孩子来说,幼小衔接能否平稳过渡至关重要。因而,家长们对此十分重视。

    但在生活中,不少家长错误地认为幼小衔接就是单纯的知识衔接,总以为孩子上学前学得越多,上学后就越有优势。于是,不少家长便把孩子送入培训班学拼音、学认字、学数字加减、学英语单词等。

    其实,幼儿过早地接触学科知识,弊大于利。教育研究表明,孩子过早掌握一些学科类知识的优势只能短暂维持一段时间。如果在幼儿阶段一味地给孩子灌输学科知识,反而会导致厌学、惧学、不学等症状。这无疑不利于孩子的小学阶段乃至今后其他阶段的学习,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新实施的《学前教育法》强调幼儿园不得“小学化”,其目的就是防范“幼小衔接”沦为“知识衔接”。

    据报道,宁波艺术实验学校每年都会邀请眼科、牙科专家,和孩子即将升入小学就读的家长们一起探讨书桌该怎么放、写字该怎么坐、牙齿该怎么刷……这样的“幼小衔接”无疑是“正确的衔接方式”。一方面,通过这样的“幼小衔接”,孩子就能学到更多的生活小常识,这对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之后的生活和学习,显然是大有裨益的。另一方面,这样的“幼小衔接”以传授生活小常识为主,不涉及学科类知识的传授,自然也就能避免孩子陷入厌学、惧学、不学之中。可以说,这样的“幼小衔接”好处多多,值得大力提倡。

    “幼小衔接”不是“知识衔接”。希望广大家长不妨让孩子多学一些生活类小常识,少学一些学科类知识,从而通过这样的“幼小衔接”方式,帮助孩子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小常识,让孩子顺利地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如此,“幼小衔接”才不会沦为“知识衔接”。(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