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胡璐瑶:向违规吃喝亮剑 以清风正气固本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胡璐瑶  日期:2025-6-10 字体: [大][中][小]

    作风建设关乎人心向背,关乎事业兴衰。违规吃喝看似“小节”,实则是腐蚀党性、离间干群的“蚁穴”。当前,全党上下必须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坚定,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精准识别病灶、精细整治顽疾、精实筑牢防线,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为强国伟业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精准识别病灶,透视违规吃喝“隐形衣”。“堤溃蚁孔,气泄针芒”。当前违规吃喝呈现隐蔽化、变通化趋势,必须擦亮“火眼金睛”。有的“吃公函”,虚列名目转嫁费用;有的“吃食堂”,内部场所掩人耳目;更有“吃老板”,在私人会所寻求“安全屋”。这些行为,本质是特权思想作祟,根子在纪律意识松弛。党员干部须常思“一宴之费,百姓膏血”之重,时刻以“四风”问题新变种为镜鉴,深挖思想根源,看清其背后潜藏的权力寻租风险与政治生态污染。要深学细悟党纪处分条例、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细则,准确把握“公务接待”“商务活动”“私人聚餐”的界限红线,练就识别“舌尖腐败”的过硬本领,确保任何打着“人情往来”“工作需要”幌子的违规吃喝无处遁形。

    精细整治顽疾,斩断奢靡享乐“利益链”。“禁微则易,救末者难”。整治违规吃喝,贵在精准发力、久久为功。当以制度刚性压缩模糊空间——严格执行“无公函不接待”“无清单不报销”机制,推行公务接待“扫码追溯”“阳光公示”;当以案例震慑强化高压态势——对顶风违纪者“露头就打”,深挖“酒局圈”“饭局网”背后的利益勾兑,坚决查处“不吃公款吃老板”“不吃本级吃下级”等变通行为。某省近期查处某厅官以“品鉴会”名义组织高档酒局,参与者一律严惩,释放了零容忍信号。更要破除“酒桌文化”积弊,倡导“清茶一杯论工作、食堂便餐谈民生”新风尚,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内化为行动自觉,让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成为常态。

    精实筑牢防线,织密监督执纪“高压网”。“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根除顽疾,须在“常”“长”二字上下硬功夫。要强化“一把手”责任,把整治违规吃喝纳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和述职评议,形成“头雁效应”。要贯通监督合力——发挥纪检监察专责监督“利剑”作用,畅通群众“指尖监督”渠道,引入审计、财政等专业力量穿透核查。要深化源头治理:完善单位食堂分餐制、公务灶定额管理,挤压超标接待空间;探索建立“廉政灶”区域共享平台,堵住转移吃喝的“后门”。对查实问题,坚持“一案双查”,既处理当事人,也问责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缺失者,真正让禁令长牙、纪律带电,使心存侥幸者望而却步。

    清风起于青萍之末,正气成于久久之功。整治违规吃喝绝非一时一事之战,而是永葆初心本色的永恒课题。唯有以“寸步不让”的定力紧盯不放,以“锱铢必较”的尺度执纪问责,以“化风成俗”的目标涵养文化,方能斩断侵蚀党肌体的“人情链条”,让克己奉公、清正廉洁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最鲜明的精神标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无坚不摧的磅礴伟力!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