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己不正,焉能正人。”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必须要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以抓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作风建设必须要锲而不舍、常抓不懈;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必须以最严格的标准、严厉的举措治理作风问题,打好攻坚战、持久战。从历史的角度看。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党的事业每前进一步,党的作风建设就推进一步。比如“三大法宝”“三大作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
抓常,就是要经常抓、见常态。作风建设贵在常抓不懈,时刻摆上位置、有机融入日常工作,做到管事就管人,管人就管思想、管作风。发布八项规定只是开端、只是破题。还需要下很大功夫。要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后续工作要不断跟上,坚决防止走过场、一阵风,切实做到一抓到底、善始善终。抓而不紧,抓而不实,抓而不常,等于白抓。关键是要抓住制度建设这个重点,以完善公务接待、财务预算和审计、考核问责、监督保障等制度为抓手,努力建立健全立体式、全方位的制度体系,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切实遏制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
《韩非子·内储说上》载:董阏于为赵上地守。行石邑山中,见深涧,峭如墙,深百仞。因问其旁乡左右曰:“人尝有入此者乎?”对曰:“无有。”曰:“婴儿、盲、聋、狂悖之人,尝有入此者乎?”对曰:“无有。”曰:“牛马犬彘,尝有入此者乎?”对曰:“无有。”董阏于喟然太息曰:“吾能治矣。使吾法之无赦,犹入涧之必死也,则人莫之敢犯也,何为不治?”这则故事虽然从一个方面表达了法家严刑酷法的主张,但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大到一个国家、一支军队,小到一个行业、一个单位,有法则治,无法则乱;法行则安,法废则危。
抓细,就是要深入抓、见实招,重在抓细节,必须环环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决定成败。各级干部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带头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努力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要紧紧盯住作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及时跟进相应的对策措施,做到掌握情况不迟钝、解决问题不拖延、化解矛盾不积压,谁以身试法就要坚决纠正和查处。要从解决“四风”问题延伸开去,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努力改进学风、文风、会风,加强治本工作,使党员、干部不仅不敢沾染歪风邪气,而且不能、不想沾染歪风邪气,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四川省中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