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卫生人口详细内容
叶金福:防治儿童近视“低龄化”需多方协同发力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叶金福  日期:2025-4-10 字体: [大][中][小]

    近年来,近视低龄化现象日趋明显, 很多一二年级学生甚至更小的孩子,都戴上了眼镜。预防近视的关键在于增加户外活动、让眼睛充分接触自然光线,此前国家和北京市陆续出台了相关规定,要求创造条件保障充足户外活动时间,防控青少年近视。不过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访本市多所中小学并采访了数十名学生家长后发现,部分孩子在学校里不爱参加户外活动,家长也做不到周末带孩子进行两三个小时的纯户外活动,中小学生实现每天户外活动两至三个小时仍存在一定难度。对此,专家呼吁家校社联动,共同守护儿童视力健康。(4月10日《北京青年报》)

    近年来,我国儿童近视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近视率一直居高不下。可以说,近视已成为影响儿童“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根据监测发现,我国儿童近视相关危害因素广泛存在。比如,67%的儿童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足两个小时,73%的儿童每天睡眠时间不达标,课后作业时间和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不科学使用电子产品等不良用眼行为普遍存在。

    此前,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曾多次下发相关文件和通知,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护眼行动”。可见,儿童近视“低龄化”现象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但笔者以为,防治儿童近视“低龄化”,不只是少数几个部门的事,还需政府、学校、家长和医疗机构的多方协同发力。

    首先,政府要发力。各地各级政府部门应把防范儿童近视“低龄化”问题尽快提上“办事日程”,一方面要把儿童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通过考核机制,倒逼各级政府部门切实关注并遏制儿童近视“低龄化”问题;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每年组织医护人员到学校开展近视筛查,确保对学生近视早发现、早干预。

    其次,学校要发力。很多学生之所以加入“近视一族”,这跟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有着一定的关联。由于受升学指挥棒的影响,学生几乎整天“泡”在题海中。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的小眼睛能不近视吗?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要摒弃“唯分数”的教育观,多些“以生为本”,多关注学生的“眼健康”。

    其三,家长要发力。眼下正值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应有尽有。很多孩子由于自控能力较弱、好奇心较强,往往一“粘”上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就会爱不释手。为此,作为家长,既要引导孩子适时、适度使用电子产品,又要防止孩子沉迷电子产品,以避免孩子因长时间用眼疲劳而导致近视。

    其四,医疗机构要发力。一方面,不妨通过一些主流媒体对学生普及一些预防近视的科学知识,让学生知晓如何科学用眼,防止用眼疲劳而导致眼睛近视;另一方面,不妨和社区、学校加强合作,为学生建立眼健康档案,并定期监控近视的发展速度。同时,一旦孩子有近视倾向,要建议家长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近视的预防和治疗。

    我们相信,只要政府、学校、家长和医疗机构形成联动,协同发力,各尽其责,通过家校合作、医教合作、社校合作,就一定能有效防治儿童近视“低龄化”,从而给孩子一个明亮的“视”界。(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