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乔泽儒: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要坚持到底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乔泽儒  日期:2025-4-9 字体: [大][中][小]

    近年来,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深入开展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必须坚持"入脑入心学、刀刃向内查、标本兼治改"三位一体工作思路,持续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果,推动八项规定精神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入脑入心学":在思想淬炼中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一)选准"关键点",实现理论武装的精准发力八项规定精神的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必须找准关键点、抓住切入点,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我们应通过专题辅导、集中研讨、交流分享等多样化形式,引导党员干部从党性修养、政治觉悟和担当精神等方面深入思考,将"规定"与"精神"统一起来,实现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转变。(二)用好"活教材",打造学习教育的生动课堂典型案例是最鲜活的教材。我们要注重收集整理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反面案例和贯彻落实的正面典型,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使学习内容更加直观感人。同时,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发数字化学习平台和资源,打造"指尖上的课堂",让八项规定精神的学习更加便捷高效、入脑入心。(三)激活"内驱力",构筑自觉践行的思想防线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激发党员干部贯彻八项规定精神的内生动力,让遵规守纪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要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价值观,在固本培元中筑牢思想根基,在常抓不懈中涵养政治定力,真正把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行动自觉和工作习惯。

     二、"刀刃向内查":在自我革命中锤炼过硬作风(一)拉紧"高压线",守住纪律底线不触碰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一次全面的作风洗礼,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直面问题、解决问题。要紧盯"四风"问题新表现新动向,围绕公务接待、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重点领域,深入排查隐形变异、改头换面的作风问题,敢于动真碰硬,做到真查实改、见底见效,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二)打通"堵点",破除落实中的梗阻障碍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关键在于打通"最后一公里"。要针对学习教育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整改措施、时限要求和责任主体。对照清单逐项检视,压实工作责任,确保不漏项、不落人,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整改落实到位,切实破除贯彻落实中的"梗阻"和"堵点"。(三)净化"小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政治生态的净化上。要把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与政治生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好人主义"、圈子文化、"小圈子"等问题,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通过扎实有效的监督执纪问责,进一步净化单位政治生态,形成风清气正、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

    三、"标本兼治改":在制度笼子中实现长效常态(一)织密"防护网",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作风建设重在建章立制,贵在常抓长效。要将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刚性制度约束,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在公务接待、会议活动、财务管理等方面,建立更加严格的审批程序和监督机制。通过制度建设织密织牢作风建设"防护网",使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外化为具体制度和刚性约束。(二)提升"治理力",推动作风建设系统集成标本兼治需要系统观念和整体思维。要将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与廉政风险防控、内控机制建设等工作统筹推进,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三公"经费、公务接待等关键环节的实时监控,推动形成制度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督体系。通过系统治理、综合施策,切实提升作风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三)激发"正能量",彰显作风建设成果成效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最终要体现在为民服务、促进发展上。要把改进作风与转变职能、提高效能紧密结合起来,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减轻基层负担,推动更多资源下沉基层、服务群众。要通过改进调查研究方式,深入了解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八项规定精神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化"入脑入心学、刀刃向内查、标本兼治改"的工作思路,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以优良作风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