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前沿司法动态详细内容
靖宇法院:蒋大爷一家和好啦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高顺莉  日期:2025-4-2 字体: [大][中][小]

    在吉林省靖宇县花园口镇前进村,蒋大爷与孙大妈携手半生,育有四个子女。一家人齐心协力,共同承包了村里13.9亩基本农田,虽日子平淡,但处处洋溢着家的温暖,田间地头时常回荡着一家人劳作时的欢声笑语。

    然而,土地的分配问题却如同一颗悄然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打破了这个家庭原本的宁静。长子蒋某波怀揣着创业致富的梦想,在承包地上搭建起蘑菇大棚,本想着以此为契机让一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可这大棚却占用了9亩土地,远超其应得的2.32亩份额。

    蒋大爷与孙大妈得知此事后,心急如焚,多次苦口婆心地劝说儿子。孙大妈满脸愁容,拉着儿子的手说道:“儿啊,这地是全家的生计,你占这么多,其他人可咋活?把多占的地还回来,大棚也拆了吧。”可蒋某波眉头紧锁,满心不情愿,回应道:“大棚刚建好,现在拆了损失太大,我也想多挣些钱改善生活,你们就别逼我了。”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矛盾在一次次的争吵中愈演愈烈,家庭的和睦氛围被彻底打破。

    最终,无奈之下,蒋大爷、孙大妈及三个女儿将蒋某波告上法庭,期望法庭能为他们主持公道,重新划分土地,让生活回归正轨。

    案件迅速移交至花园口人民法庭。王法官接到卷宗后,深知这起家庭纠纷案件的复杂性与敏感性,它不仅涉及法律条文的适用,更关乎一个家庭的亲情维系。王法官立即投入细致研究,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梳理案件要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同时,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情况,王法官决定前往实地踏查。

    王法官来到承包地现场,仔细查看蘑菇大棚的实际占地面积和周边土地状况,并详细记录下每一处数据。接着,他又走访了村里的几位熟悉土地承包情况的村民,询问当年土地分配时的具体细节以及村里对于土地使用的一些规定。随后,王法官找到蒋某波搭建大棚时雇佣的工人,了解大棚建设的相关情况,包括成本投入、预期收益等。工人表示,搭建这个大棚投入了不少资金和人力,要是现在拆除,损失肯定不小。

    开庭当日,法庭内气氛凝重而压抑。原告席上,蒋大爷神色严肃,眼神中透露出无奈与期待;孙大妈不时暗自垂泪,为家庭的纷争而痛心。被告席上,蒋某波低头不语,眼中却透着一丝倔强,似乎仍在坚持自己的想法。

    王法官敲响法槌,清脆的声音在法庭内回荡,他的声音温和却有力:“今天咱们齐聚这里,就是为把事情说清楚,大家都别着急,心平气和地把话讲明白。”蒋大爷激动地站起身来,情绪有些激动:“法官,您可得给我们评评理,这地是全家一起承包的,他占这么多还不肯归还,这不是欺负人吗?”蒋某波也急忙站起,大声回应:“我也是为了这个家,搭大棚就是想多赚些钱,要是拆了,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王法官耐心倾听着双方的诉求,给予双方充分表达的机会。待他们情绪稍缓,王法官微笑着说道:“大家是一家人,有矛盾很正常,但解决问题得合理合法。蒋某波,土地承包有明确规定,每个人都有既定份额,你占多了确实不妥。”转而又看向蒋大爷等人,“但咱们也得理解蒋某波,他搭大棚想把日子过好,出发点是好的,而且我也了解到搭建大棚投入很大。”

    随后,王法官开始深入浅出地讲解法律知识。他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具体条款讲起,语言通俗易懂,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能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接着,他又谈及邻里、家人间的相处之道,用质朴的话语传递着亲情的珍贵。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王法官还列举了村里类似的案例,那些真实发生的故事生动有趣,引人深思,让原本紧张的气氛逐渐缓和下来。蒋某波的眼神渐渐柔和,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蒋大爷的表情也不再紧绷,似乎也在思考着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

    见时机成熟,王法官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建议:“都是一家人,没必要对簿公堂。蒋某波,你看能不能适当退还部分土地,再给其他家人一些经济补偿,大家一起经营好这个大棚,盈利共享,怎么样?”蒋某波沉思片刻,内心在亲情与利益之间挣扎权衡。最终,他抬起头,坚定地点点头道:“法官,我不是不讲道理,我愿意退还土地、给予补偿,以后咱们一起好好干。”蒋大爷也点头认可:“行,只要你改正,咱们还是一家人,一起把日子过好。”

    最终,蒋大爷等人决定撤诉。蒋某波走到父母身旁,满脸愧疚:“爸、妈,之前是我不对,太自私了。”孙大妈微笑着摸摸他的头:“回来就好,咱们一家人好好过日子。”看着这一幕,王法官欣慰地笑了。
在蒋大爷等人撤诉后,王法官一直牵挂着这家人后续的生活情况。于是,他决定前往蒋家进行回访。

    走进蒋家院子,蒋大爷和孙大妈正在整理着农产品,看到王法官,二老赶忙放下手中的活,满脸笑意地招呼他进屋。蒋某波介绍道:“法官,按照您的建议,我退还了一部分土地,给家里人也补了钱。现在我们一家人一起经营大棚,分工明确,干劲十足。这几个月,蘑菇的收成很不错呢。”

    王法官欣慰地对蒋家人说:“看到你们现在和和睦睦,日子越过越好,我就放心了。土地是咱们农民的根本,亲情更是珍贵无比,希望你们一直这样相互扶持,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离开蒋家时,夕阳的余晖洒在村子里,整个村庄都被染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王法官回头看着蒋家院子里一家人忙碌而幸福的身影,心中满是感慨。他深知,司法的天平不仅要衡量是非曲直,更要承载人间冷暖;法律的威严,需与人性的温度相得益彰。

    这起看似普通的家庭土地纠纷,实则是社会微观矛盾的一次聚焦。这不仅是一个家庭重归安宁的故事,更是法治精神在基层绽放光芒、温暖人心的生动写照。王法官的努力,不只是解决了一起诉讼,更是在践行公平正义的道路上,踏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司法工作者的担当与使命,激励着更多司法工作者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