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前沿社会管理详细内容
白泽阳:倡导文明祭祀,共度绿色清明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白泽阳  日期:2025-3-28 字体: [大][中][小]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又是一年清明至,这是祭奠逝者、缅怀先人的重要传统节日。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祭祀方式已逐渐显现出诸多弊端,倡导文明祭祀成为时代之需、发展之要。

    一、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清明节祭祀先人,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寄托。但传统的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祭祀方式,不仅容易引发火灾,威胁生态环境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还会造成空气污染、噪音扰民等问题,与现代社会所倡导的绿色、环保、文明理念相悖。据统计,每年清明节期间,因祭祀用火引发的火灾数量占全年火灾总量的相当比例,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因此,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传统祭祀方式的危害,以实际行动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文明祭祀新风。通过家庭追思会、网络祭祀、鲜花祭祀等绿色、低碳、环保的方式表达对先人的哀思,让清明节更加清新、文明、平安。

    二、传承精神内涵,丰富祭祀形式

    文明祭祀并非是对传统祭祀的简单否定,而是在保留其核心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对形式进行创新与丰富。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承和弘扬清明节所蕴含的孝道文化、感恩情怀与家国情怀。比如,利用网络平台开展 “云祭扫”,为逝者献上一束虚拟的鲜花、留言寄托哀思,这种方式既方便快捷,又能跨越时空限制,让身在异地的人们也能参与祭祀;前往烈士陵园、纪念馆祭扫英烈,敬献鲜花、聆听英雄事迹,以此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激发爱国之情、强化责任之感;在家庭中举办追思会,讲述先人生前的感人故事、回忆美好点滴,传承优良家风与家族精神。这些丰富多彩的文明祭祀形式,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祭奠逝者、缅怀先人的精神需求,还能让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引领社会风尚,推动文明进步

    倡导文明祭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政府部门应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发布文明祭祀倡议书、公益广告、媒体报道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文明祭祀理念与方式,提高公众知晓率与参与度;同时,加强祭祀用品市场监管,规范丧葬用品市场秩序,对生产、销售封建迷信、低俗愚昧祭祀用品的行为进行整治与打击。学校应将文明祭祀教育纳入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内容,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与祭祀观,并通过 “小手拉大手” 带动家庭成员参与文明祭祀。广大党员干部、公众人物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文明祭祀、带头推进移风易俗,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用文明祭祀的实际行动,为建设美丽中国、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清明节真正成为一个传承文化、弘扬精神、促进和谐的重要节日。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