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发展的壮阔进程中,反腐败斗争始终占据着关键且核心的位置,它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坚固基石。我们必须以坚定不移的决心,将这场意义深远的斗争进行到底。
腐败行为犹如社会肌体上的毒瘤,侵蚀着国家与人民的根本利益。从经济层面来看,腐败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一些不法商人通过贿赂官员获取项目、优惠政策等,这使得真正有实力、守规矩的企业被挤出市场,阻碍了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例如,在某些地区的工程建设招标中,行贿者往往能够以高于市场的价格中标,然后通过偷工减料弥补成本,不仅导致工程质量严重下降,还造成了国家资产的巨大浪费。从社会层面而言,腐败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让民众对公共权力的行使产生质疑。当民众看到公共资源被少数腐败分子肆意挥霍,而自身合理诉求却得不到解决时,社会的不满情绪便会滋生,这极有可能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如个别基层干部贪污扶贫资金,使得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群众生活依旧困苦,这种行为极大地伤害了群众的感情,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与深远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 “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 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打虎”“拍蝇”“猎狐” 多管齐下,一大批腐败分子纷纷落马。这一系列行动不仅彰显了党和国家对腐败 “零容忍” 的坚定态度,更让民众切实看到了反腐败斗争的成效,增强了民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同时,持续推进反腐败斗争有利于净化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廉洁从政的氛围一旦形成,干部们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而更好地推动各项政策的落实,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在新时代,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推进反腐败斗争。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制度建设,扎紧权力的笼子。完善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无论是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还是舆论监督,都要充分发挥作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确保权力不被滥用。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通过开展廉政教育活动,让广大干部深刻认识到腐败的危害,从内心深处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只有从制度和思想两方面双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反腐败斗争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的决心,持续发力,就一定能够彻底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安康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让我们携手共进,将反腐败斗争坚定不移地进行到底。(作者单位:石家庄市新乐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