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法治论坛详细内容
王斯:法治利剑出鞘,斩断非法社会组织生存根基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王斯  日期:2025-3-23 字体: [大][中][小]

    当前社会转型期,非法社会组织如暗流涌动,披着“国字号”外衣行敛财之实,打着公益旗号谋不法之利。这些寄生在社会肌体上的“毒瘤”,不仅扰乱经济社会秩序,更侵蚀人民群众的信任根基。唯有高悬法治利剑,构建起全链条治理体系,方能彻底铲除非法社会组织滋生的土壤。

    一、法治根基:构筑非法社会组织治理的“四梁八柱”

    法治建设如同建造摩天大厦,需要坚实的地基支撑。我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取缔非法民间组织暂行办法》等法规构筑起基本框架,但面对非法社会组织“换马甲”“打游击”的新变种,法律体系仍需持续升级。2023年民政部等11部门联合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将“中国国学院”等229家非法社会组织连根拔起,正是法治力量的具体彰显。要建立动态更新的社会组织名录,完善信用惩戒机制,让法律条文从纸面走向现实,形成“登记-监管-惩戒”的闭环体系。

    二、智慧监管:打造穿透迷雾的“火眼金睛”

   非法社会组织常以“云办公”“区块链”为掩护,在虚拟空间编织骗局。某“国际慈善基金会”仅凭一个境外服务器,就吸纳会员上万人。破解这种“数字化生存”困局,需要构建智慧监管体系。上海搭建的社会组织法人库已归集数据2300万条,浙江运用AI技术筛查异常活动300余次。当区块链存证、大数据画像、智能预警系统形成合力,线上线下协同作战,就能让“影子组织”无所遁形。这种科技赋能不是冷冰冰的机器替代,而是给监管插上智慧的翅膀。

    三、社会共治:织密群防群治的“天罗地网”

    根治顽疾需要社会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北京“朝阳群众”举报非法募捐线索,深圳建立社会组织“红黑榜”,都是社会共治的生动实践。当每个社区网格员成为“移动探头”,每个网络平台化身“电子哨兵”,就形成了全民参与的治理生态。要畅通“12345”举报渠道,完善奖励保护机制,让14亿人民都成为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这种共治不是简单的群众运动,而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站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历史坐标上,打击非法社会组织既是法治考题,更是民生答卷。当法治利剑出鞘斩断利益链条,智慧监管织就天网恢恢,社会共治凝聚磅礴力量,那些藏匿在阴影中的非法组织终将无处遁形。这场攻坚战没有休止符,唯有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才能守护好社会组织的碧水蓝天,筑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基。(石家庄市新乐市统计局)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