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前沿社会管理详细内容
李小雨:全民植树增绿,共建美丽中国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李小雨  日期:2025-3-12 字体: [大][中][小]

    在这个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季节里,我们再次吹响了全民植树增绿的号角,携手踏上了一场从种下去到活起来的绿色长征。45年来,植树造林不仅是一项生态工程,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实践,它见证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书写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篇章。

    全民植树45年:从种下去到活起来的绿色长征。回望过去,自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以来,全民植树已走过45载春秋。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绿色革命,从城市到乡村,从山川到河流,每一铲土的落下,都是对未来的期许;每一滴汗水的滑落,都是对绿色的承诺。45年间,我们见证了树苗如何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最终连成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森林,这不仅是自然界的奇迹,更是人心凝聚、众志成城的力量展现。从种下去到活起来,每一棵树的成长故事,都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

    年年植树成荫,代代造林成森。植树造林,非一日之功,需年年坚持,代代相传。年年植树,不仅是为了增添一抹绿意,更是在心中种下生态文明的种子。从孩童到老人,从个人到团体,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这场绿色接力。孩子们在父母的带领下,亲手种下小树苗,学习爱护自然;青年志愿者们深入偏远山区,用汗水浇灌希望;老一辈人则讲述着过去的荒山变绿洲的故事,激励着后来者继续前行。代代造林,不仅让大地披上了绿装,更在全社会形成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良好风尚。这不仅仅是一片片森林的崛起,更是中华民族生态文明意识的觉醒与升华。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保护生态环境,不是发展的负担,而是发展的潜力所在。从退耕还林到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从湿地保护到生物多样性恢复,每一项生态工程都是对“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的生动实践。绿色成为发展的底色,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在绿水青山间,乡村旅游、绿色农业、生态康养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全民植树增绿,共建美丽中国,这不仅是一项任务,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情怀。让我们携手并进,在这场绿色长征中,继续播种希望,收获未来。让每一棵树都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每一片森林都成为守护家园的坚强屏障。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征程上,让我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共同绘就一幅山青水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向着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