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延边林区两级法院立案条线聚焦“诉讼服务”和“多元解纷”两项重点任务,围绕服务、管理、制度、数智、人才五个维度赋能发力,不断提升林区法院诉讼服务和解决纠纷能力水平,为更好维护林区社会秩序、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优服务、精管理,诉讼服务“满意度”稳步提升
提标扩面,做实跨域服务。在诉讼服务“全域通办”基础上建立完善跨域诉讼服务工作制度,建立起网上“一网办理”与线下“全流程服务”相结合的立体便捷模式,为当事人提供跨域立案、跨域事项申请、困难上门办等便民举措,实现8大类48项服务事项“全程网办、异地可办、全国通办”,实现诉讼服务“全流程”跨域办理,切实减少群众诉累。两级法院全年为群众提供全域通办76件次,跨域诉讼服务137件次,异地办理成功率100%,群众满意度100%。
惠企纾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两级法院均建立服务企业“绿色通道”,为涉案企业提供法律咨询、诉讼指导、材料收转、案款退缴等各环节“一窗通办”服务。依托“院企联动”机制,针对森工集团及下辖企业开展走访服务、普法宣传60余次,聚焦企业需求和涉法难题,帮助企业提高风险防控能力,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此外,依法慎用涉企案件保全措施,对符合情形的涉企案件,及时填写经济影响评估表,有效采取风险防范和处置措施,实现诉讼对企业经济影响最小化。从宽把握司法救助条件,对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交纳诉讼费确有困难的中小微企业,积极适用缓减免交诉讼费措施,做到“能缓则缓、当减则减、应免尽免”。2024年为确有困难的中小微企业、破产企业减、免、缓诉讼费 18件,共计金额265208.90元。
强化监管,破解“新三难”。建立双周调度机制,由专人每日登陆立案偏离度预警平台查看历史数据,分析日、周、月立案数及偏离情况,每两周对辖区立案情况进行通报分析,杜绝出现不立案、拖延立案情况,确保“有案必立,有诉必理”。畅通三线联络渠道,当事人可以通过“联系法官”窗口、各庭室座机、法官个人手机等多种渠道反映问题,保证当事人找得到人、解决了事。共向社会公开电话94个,其中院庭长个人电话59个,做到应公开尽公开;依托“12368诉讼服务热线”、院长信箱等平台功能,对“不立案”情况实时监测。工作开展以来,共受理群众反映问题27个,已全部在期限内办结;牢固树立“立审执一体化”理念,建立诉前保全工作实施细则,在立案阶段向当事人送达财产保全告知书,引导当事人申请诉前财产保全,保障当事人实体权利,提高裁判文书特别是调解书的可执行性,在源头上防止可避免的申请强制执行案件,推动解决“执行难”问题。
搭平台、建机制,矛盾调处“过滤网”不断织密
发挥当地群众地缘优势。结合辖区实际,强化“法官进网格”“无讼创建”“百姓说事 法官说法”等机制功能,做深做实基层司法与基层组织的协调联动,助力做好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工作。创建“无讼林场”“无讼社区”28家,创建覆盖率达24%,共计45名法官深入112个治理网格,建立“法官+林场场长+社区主任+人民调解员”四员联动对接体系,开展“网格+N”模式进社区、进林场、进巡回审判点、进景区等系列工作。白河林区法院构建“法旅融合”多元解纷模式,打造“董嫂说事点”,联合长白山景区工作人员,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当地。建立“逢三说事”制度,网格法官每周三深入网格开展纠纷隐患的排查摸底工作,对可能发生的纠纷释法说理,对已经发生的纠纷疏导化解。汪清林区法院创新“示范诉讼+集中化解”模式,开展巡回办案、就地办案,邀请人民群众、代表委员等参与旁听庭审,在年底集中化解了一批“讨薪”纠纷,达到“精审一案、化解类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珲春林区法院依托12个“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法官服务站”开展“生态普法”,针对群众关心的国有林与集体林界限不明确以及集体林流转承包等问题耐心解答,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
激活院企联动机制优势。充分发挥“院企联动”机制优势,辖区五家基层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均已实体入驻所在地林业企业综治办,签订对接文件建立矛盾联动化解机制,设立诉非联动服务站,由一名法官、一名法官助理和一名书记员组成“1+1+1”团队实质化入驻运行,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诉讼辅导、诉前调解、信访接待等服务,同时联合企业调解员合力化解涉林案件纠纷,切实发挥矛盾纠纷化解作用。落实“分调裁审”工作,针对权利义务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案件进行速裁快审,实现繁简分流、快慢分道,简案快调快审快结,2024年两级法院案件平均审理天数28天,全省排名第一。
强数智、聚众力,多元解纷“朋友圈”持续扩大
充分应用调解平台开展“云上解纷”。持续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三进”工作力度,积极引导辖区内林场、社区、企业等基层治理单位对接调解平台,邀请调解组织、调解员入驻平台开展线上调解,打造“网上流转、网上调解、网上确认”的“一网通办”模式。已对接辖区基层治理单位82家,对接率达70%,通过调解平台诉前调解案件1051件,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51.08,调解成功率98.76%。真正实现了预警、分流、调解、化解、司法确认、进展跟踪、结果反馈、指导督办等全流程在线办理,不断提升为民解忧“加速度”。
发挥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他山攻玉”。深入推进“总对总”诉调对接工作,与中小企业协会、总工会、人社局、知识产权局等“总对总”合作单位完成工作对接,建立矛盾纠纷联合化解工作机制。珲春林区法院探索“法院+价格认证中心”调解模式,联合价格认证中心调解员共同参与调解一起物业合同纠纷案件,邀请小区居民旁听,知晓同类纠纷的结果走向,成功解决一批物业合同纠纷,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白河林区法院采用“法院+银行”调解模式,建立金融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开展金融纠纷矛盾化解工作,成功调解多起金融纠纷。敦化林区法院联合林区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特邀调解员建立“四方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四方调解办公室,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实质性化解纠纷隐患,工作开展以来,共计化解纠纷143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