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孟艺杰:始终保持党的旺盛生命力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孟艺杰  日期:2022-6-12 字体: [大][中][小]

    近期,人民日报刊发《遍数风流还看今朝(百年大党面对面⑫)——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一文。文章阐述了“甲申对”、“窑洞对”、“赶考对”,对保持党的旺盛生命力进行了思考和回应。笔者认为,这是始终保持党的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领悟精神实质。

   “甲申对”,不犯骄傲的错误。“甲申对”,是指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与郭沫若的笔谈。1944年3月,郭沫若撰写的阐释明朝和大顺政权灭亡教训的文章《甲申三百年祭》。在延安的毛泽东同志看后表示赞赏,告诫全党同志要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满招损,谦受益,越是成熟的稻穗,越懂得弯腰。当前,我们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迈进,前进道路上要切忌骄傲自满、自我满足。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优良作风,既要“知不足”、又要“不知足”,找准自身不足,认真学党史国史、创新理论、专业技能、前沿知识。要深刻认识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强化忧患意识,杜绝“躺平”思想,加压实干。

   “窑洞对”,跳出历史周期律。“窑洞对”是指毛泽东同志与民主人士黄炎培的一次著名会谈。1945年7月,黄炎培来到延安有感而发,希望中国共产党找出一条新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在新形势新任务下,要敢于倾听群众的“骂声”,善于从群众“骂声”中找出自身的不足和群众的痛点;要善于倾听群众的“呼声”,坚持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倾听群众的需求,了解群众所急所难;要善于倾听群众的“怨声”,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赢得群众的信任。

   “赶考对”,鼓足奋进的力量。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起程前往北平时,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党员干部必须始终着眼于实、立足于干,在学中干、干中学,延展自身“成长链”,更要主动投身经济发展主战场、乡村振兴第一线,把经历变成经验,把阅历变成能力,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要主动跳出舒适圈,拒绝吃老本,勇于“吃螃蟹”,以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和韧劲,在追梦逐梦中披荆斩棘、乘势而上,攀登新的高峰。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对久拖不决、久治不愈、久攻不下的难事要事一盯到底,抓出成效。(作者:沧州市海兴县张会亭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