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四载光阴流转,沈阳柳条湖畔的爆炸声早已消散于历史天空,但那刻于民族记忆深处的痛楚与觉醒,却随每年9月18日响彻云霄的警报告诫世人:历史的真相不容湮没,民族的苦难必须铭记。这一天,非仅为日历上泛着血色的数字,而是一尊永恒的精神坐标,它无声诉说着“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亦如一座不灭的灯塔,以其悲壮光芒照亮一个民族从沉沦到奋起、由苦难至辉煌的复兴之路。
铭记“九一八”,是守护历史真相的庄严誓言,更是对民族精神的深刻淬炼。当铁蹄踏碎山河,烽火灼烧故土,无数英雄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不屈的长城。杨靖宇将军林海雪原中的孤胆坚持,东北抗联将士“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艰苦卓绝…这些用生命书写的壮歌,已然熔铸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基因。守护这段记忆,绝非延续仇恨,而是在对历史的深沉回望中,汲取那份“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忠贞与“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勇毅,让民族精神在时代变迁中愈发坚韧璀璨。
历史的烛照,终将指向未来的征程。“九一八”的深痛巨创揭示了一个冰冷铁律:没有强大的国力,就没有真正的和平与发展。从百业凋敝、任人欺凌到今日神舟翱翔九天、国产巨轮劈波斩浪,中国以举世瞩目的跨越昭示——发展才是硬道理,自强方能御风雨。这段由血泪书写的历史,时刻警醒我们: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必须以永不懈怠的奋斗,筑牢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方能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立于新时代的潮头,回望“九一八”,我们更知和平珍贵、复兴任重。那穿越时空的警报,是历史的追问,更是未来的召唤。它激励着当代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融为一体,在各自岗位上砥砺奋进。每一个体的拼搏,汇成的将是民族复兴的磅礴江河;每一份力量的凝聚,构筑的将是国家强盛的坚实基础。
警报长鸣,声声入心;历史烛照,昭示前路。让我们在铭记中传承,在反思中奋进,将历史的悲怆转化为迈向未来的磅礴动力,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上庄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