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学研究法治探讨详细内容
刘黎明:疫情期间对被执行人“送拘难”应引起重视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刘黎明  日期:2022-5-25 字体: [大][中][小]

  疫情期间,在加大“线上”执行的同时,也加大了执行司法惩戒力度,但面临着新冠疫情拘留被执行人被送拘前都要进行新冠检测,使得以前一天可以成功送拘多人,但现在从早上忙到晚上才能成功送拘1人,甚至有时候得等到凌晨3、4点。严重影响了执行效率,“送拘难”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遇到的问题:

  一是新冠疫情期间拘留被执行人被送拘前都要进行新冠核酸检测,负责带领被执行人进行新冠核酸检测的警力不足问题突出,使得执行人员增加了工作量。

  二是警务安全保障问题。新冠疫情期间拘留被执行人被送拘前都要进行新冠核酸检测,1名被拘留的被执行人需要4名执行人员押解进行核酸检测,如果人员不足,极易造成被执行人脱逃问题。

  三是看管被执行人问题。被拘留的被执行人被送拘前进行新冠核酸检测后,需要等待核酸检测结果,需要4到6个小时的时间,这段期间需要执行人员对被执行人进行看管,不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四是相关费用问题。被拘留的被执行人被送拘前进行新冠核酸检测后,需要等待核酸检测结果,需要4到6个小时的时间,这段期间需要执行人员对被执行人进行看管,这里面涉及相关执行费用问题,包括核酸检测费用、被执行人用餐费用、体检费用等问题,如果由执行人员先行垫付,仅凭执行人员的工资收入,会对执行人员的家庭生活造成影响。

  建议:

  一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司法拘留后的送拘造成的不利影响,主动作为,专班推动实战化演练,有效消除干警畏难情绪。以集中拘留为抓手,整合资源成立专班,将送拘过程分成传唤训诫、谈判和解、信息录入、体检送拘等若干板块,指派资深法官指导年轻干警在不同环节开展实战演练。积极争取外部支持,优化工作流程,逐项打通体检、数据采集、收押等环节的堵点,有效破解疫情期间的“送拘难”。

  二是争取医院开辟绿色通道,全力攻克“体检难”。挑选符合资质、距离较近的医疗机构,上门沟通协调,为司法拘留开辟绿色通道。将全部项目手续集约在一个科室内完成,简化出示健康码、行程卡、挂号、缴费等程序,派专人陪同法院办理,专门开通24 小时核酸检测服务。

  三是与公安机关无缝衔接,精准破解“数据采集难”。在成功传唤被执行人后,第一时间将其身份证件、手机号码等传送给公安机关提前进行信息录入、轨迹核查等工作;现场采集环节提前15 分钟知会,安排专门场地和警力负责指纹录入、人相拍摄、DNA 采样、信息确认等工作。双方保持实时联络,过程闭环管理、流水化作业。

  四是协同羁押机关前移审查环节,有效化解“收押难”。将录入、审查环节提前至与医院体检同步进行,拘留所派员到法院现场办公,协助审查,指导填写各类文书证明。严格按照收押标准筛选送拘人员,力争医院诊断的采认范围最大化,减少重检项目,只针对血压、血糖、心电图等项目进行重点复查。(作者单位:孟村回族自治县人民法院)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