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热点评说详细内容
李怀华:勤俭节约应是一种定式养成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李怀华  日期:2020-8-21 字体: [大][中][小]

    “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目的就是要在全社会的粮食观念上来一次破旧立新的变革,重拾“节俭”情怀,树立“粮食是一种紧缺资源”的爱粮、节粮新观念,让节约粮食成为永久的习惯和风气。

    倡勤俭节约之传统美德在我国历史悠久。唐·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从革命年代“红米饭南瓜汤”的乐观无畏,到建设时期“勤俭是个传家宝,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的谆谆告诫,这些已成为一种精神。那时,虽然我们国家还不富裕,但靠着这种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走过了困难的岁月。俗话说:“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因此,“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语出明末清初时期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意思是说: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的来之不易;穿戴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多少人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这句话告诫人们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要从日常生活、穿衣吃饭做起,不要铺张浪费。切莫把日常微小的事物看轻了,从而不知珍惜。要知道每一样东西的背后有多少人的辛勤付出,有多少能源的消耗;桩桩件件来之不易。节约粮食看似是日常生活中的小节,但全民节约意识能否树立,粮食生产方式能否转变,蕴含着现代文明理念。因此,要让节俭节约成为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习惯和修养。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不难看出,科学健康的现代生活观念正逐步成为指引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已经摆脱了物质短缺的时代,人们的物质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观念,逐渐被一些人所淡忘,坚持勤俭节约的自律能力逐渐降低。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这种现象,从小处说是对资源的浪费,是暴殄天物;从大处讲,则是一种自我认知的缺失。所以,勤俭节约与物质财富的丰盈程度没有关系,这是一种美德,更是对社会承担的一份责任。因此,反对浪费,是每一位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和道德素养,也是一个民族基本的现代文明素养。

    总之,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只有这样才能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修养。(云南省弥勒市委组织部)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